





辽ICP备17002622号-1     辽ICP备17002622号-3 辽公网安备 21011102000115号
9月21日,第22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PIP之夜”颁奖典礼在平遥古城县衙盛大举行。沈阳城市学院摄影系主任史春凭借摄影作品《东北故事》斩获第22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评审委员会大奖。评审委员会大奖是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最高奖项,奖金10万元。
本届大展共有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00多名摄影师的展览及90所院校展览报名参展。经过评选委员会组织评选,本届大展揭晓了优秀摄影作品奖、多媒体优秀作品奖、院校优秀作品奖、中国青年摄影推广计划“鲲鹏奖”、评审委员会大奖等奖项。
史春摄影作品展《东北故事》精彩呈现
2022年9月19日至9月25日,史春摄影作品展《东北故事》,在第22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精彩呈现。
本次个展,集中展出史春30幅黑白摄影作品,展现他围绕东北土地上的人和故事,延续30余年的纪实影像关注。多幅巨幕式艺术微喷作品,悬挂于平遥古城柴油机厂C区的草坪展场空间。
众多嘉宾在《东北故事》展览现场观展
这是史春的“东北故事”
《东北故事》展现的是黑土地上普通人的平凡生活,大到东北老工业的印记,小到生活里、百姓间的集市和节日,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拍摄、创作、积累、挖掘,也叙述着史春这35年的“东北故事”。
他在阐述作品时,这样写道:“东北这片神奇的黑土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无论是以煤炭、钢铁和蒸汽机为代表的大机器时代工业文化,还是以秧歌高跷、乡村集市为代表的农耕乡土文化,相伴相生,共存共融,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东北人,也塑造了他们坚韧不拔的性格。我生在东北、长在东北,始终关注和拍摄东北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包括老工业的兴衰、辽西高跷秧歌的传承发展、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以及普通人与这个时代的同频共振、同步发展。希望通过这种专题拍摄,在客观记录影像的同时,能够把最朴素的情感装进每张照片,或欢愉,或困惑,或苦涩,或希冀,串成属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故事,探索和找寻与时代相呼应的个性化解读方式——这就是我的《东北故事》。”
乡村小学教室里借助日光学习的孩子们。史春,1988年拍摄于 吉林蛟河
1988年,是史春开始纪录《东北故事》的年份。同样是这张照片,让还在上大学的他获得了1989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摄影比赛金奖。获奖之后,史春备受鼓舞,决定在摄影道路上不断深耕,继续将东北故事用相机纪录下来。
20世纪80年代,雪爬犁作为东北农村冬季最后的交通工具仍被广为使用。史春,1989年拍摄于 黑龙江牡丹江
他善于用摄影的镜头来纪录时代的变迁,他的作品视觉敏锐又不失诙谐。史春说:“摄影的意义在于纪录,随着时代的变迁,旧事物会被取代,但只要将它纪录下来,记忆就不会消失。正如这张照片中的马爬犁,这是当时很重要的交通工具,我们东北农村以前都在用,现在都看不到了,都换成拖拉机了。我们小时候看演出,小孩子都爬到树上去看,现在的孩子也不会了。但是我们每次看到这样的照片,总能勾起儿时的回忆。”在本次《东北故事》摄影展中,这张孩子们爬树看演出的照片,被制作成6米高的照片墙,成为了观展人的打卡地。大家在看到照片时,都会笑着感叹:这就是我们小时候啊!
孩子们爬上树占领制高点看演出。史春,1991年拍摄于 吉林桦甸山村大集
大山里的一户人家举办婚礼,按照当地习俗,新娘进门要和新郎喝交杯酒。史春,1997年拍摄于 辽宁本溪
上方照片选自史春的作品集《大山里的婚礼》,将这张照片收录于《东北故事》,是因为它鲜明的时代特征。“1997年,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好了起来,虽然那时候结婚可以穿西装和婚纱了,可是用二大碗喝交杯酒不禁让人们觉得与西式服装形成了反差,可这就是那个年的写实。”史春说。
阜新的老蒸汽机车依然忙碌,司机们去就餐。史春,1999年拍摄于 辽宁阜新
煤矿的矿工们乘坐斜井矿车下井采煤,坐在矿车里的工人是我们那个年代的英雄。史春,1999年拍摄于 辽宁阜新
煤矿是我国重要的产煤基地,工人在检修车辆确保行车安全。这台夜以继日繁忙的蒸汽机车已成为了历史记忆。史春,2000年拍摄于 辽宁阜新
在2000年前后,史春经常前往阜新拍摄照片,大部分是抢救性纪录,他纪录下了因煤炭资源逐步枯竭而即将倒闭的海州露天煤矿。在他的镜头下,工业的恢弘与生动的个体形成强烈的反差,也流露出难得的细腻与温情,平实而感人。那个时代蒸汽车司机是一个十分体面的职业、坐在矿车里的工人还是那个年代的英雄、阜新煤炭业正在经历最后的辉煌……从兴盛到衰落,他用相机将他们的故事留存下来。
清晨洗煤厂的工人们。史春,2000年拍摄于 辽宁阜新
正月十五,农民演员在登台唱大戏之前,先比试化妆功夫。史春,2002年拍摄于 辽宁朝阳水沟村
矿山上戴着防护面罩休息的人。史春,2002年拍摄于 辽宁北镇
叼着烟袋锅儿的东北老爷子。史春,2003年拍摄于 辽宁恒仁
猴年春节一家三口在广场合影。史春,2004年拍摄于 辽宁朝阳
春节期间,辽宁省喀左县杨杖子村村民骑着自行车驮着儿子,兴高采烈地去送媳妇参加扭高跷秧歌会。史春,2004年拍摄于 辽宁喀左县
浪跷人乘上三轮车冒雪奔向偏僻的山村,为村民们送去精彩的演出和祝福。史春,2005年拍摄于 辽宁喀左县
造成环境污染的镁石矿山。史春,2005年拍摄于 辽宁海城
阜新选煤厂的工人们。史春,2006年拍摄于 辽宁阜新
东北最大的黄牛交易市场。史春,2008年拍摄于 辽宁铁岭
钢铁厂即将拆迁前炼钢车间班组工人合影。史春,2009年拍摄于 辽宁本溪
每年海蜇收获的季节,渔民们在深海捕捞海蜇归来,因大船靠近不了码头只得将海蜇用小船运到岸边,再用马车运上岸。史春,2010年拍摄于 辽宁营口
亚洲最大的苇场,来自黑龙江的苇客在收苇子。史春,2010年拍摄于 辽宁盘锦
盘锦湿地是亚洲最大的苇场,收割时苇客们英姿招展。史春,2011年拍摄于 辽宁盘锦
随着东北资源的枯竭,下岗工人开着神牛三轮车载客谋生。史春,2011年拍摄于 辽宁阜新
煤炭资源枯竭矿务局随之破产,热气腾腾的景象不复存在。史春,2011年拍摄于 辽宁阜新
在渤海海域作业的渔民,在船上晚餐。史春,2012年拍摄于 辽宁营口
村民清晨去河里破冰取水。史春,2012年拍摄于 辽宁小山村
村民在观看送欢乐下基层文艺惠民演出。史春,2015年拍摄于 辽宁朝阳
烈日下造船厂工人为了节省时间在现场吃盒饭。史春,2016年拍摄于 辽宁大连
各种农用车组成车队,运送农民秧歌队向村里进发。史春,2019年拍摄于 辽宁朝阳凌源县
疫情之下依然有人凿冰冬泳,比起往年来已是冷清了许多。史春,2020年拍摄于 辽宁沈阳
大连中远造船厂工人肖像。史春,2021年拍摄于 辽宁大连
史春用三十多年的时间连续创作一个主题,在他的镜头中,东北发展迅速,东北人民始终乐观开朗、大气豪爽、踏实勤勉。他用二十年的时间,连续参加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在今年夺得大奖。他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道:“今年,我以一名摄影师的身份来到平遥,献上了跨度30多年的我的《东北故事》。我生在东北、长在东北,始终热爱着这片黑土地和黑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我希望通过用最质朴的摄影语言,用具有象征意义的时代影像,用心用情讲好东北故事、中国故事。感谢评委会把本届大奖颁给了我——一个连续参加了20届大展的普通摄影人。”
每一位摄影家都是一本好教材
史春,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辽宁沈阳人。中国著名纪实摄影家、国际知名策展人,著名摄影活动家、组织工作者。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摄影艺术家协会主席、辽宁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沈阳城市学院摄影系主任。
史春教授多次担任全国重要摄影展节策展人、评委,曾任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策展人,2018、2019北京国际摄影周策展人、首届北镇国际摄影大展策展人,第四届天鹅之城—中国三门峡自然生态国际摄影大展首席策展人,第六、七、八、九届大理国际影会艺委会委员;第二十八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评委,第十七、十九、二十一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评委,第六、七、八届大理国际影会金翅鸟魅力大理摄影大赛评委,第二、三届天鹅之城--中国三门峡自然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典藏大奖评委,第十二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终评评委,第六、七届延边国际摄影周策展人、评委,第七届土耳其布尔萨国际摄影艺术节中国展区策展人、专家见面会专家。被评为中国摄影家协会服务基层优秀会员、万名摄影志愿者万幅作品送万家公益活动先进个人、优秀文艺志愿者。获得第九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第四届海峡国际摄影节、首届台北国际摄影节优秀摄影师奖,辽宁摄影金像奖等重要奖项,在中国摄影艺术节和上海、北京、 平遥、大理、连州、贵州等地举办个展,获中国摄影家协会优秀策展人“飞马奖”,在全国摄影界具有巨大影响力。
史春将三十多年从事摄影工作的经验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将所学知识倾囊相授。他也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在校园里总能看到他带领学生们捕捉校园美景的身影;他多次邀请李舸、解海龙、杨延康等摄影名家进校园开展讲座;在校外实践中,他组织带领学生在平遥、大理参展布展,多次带领学生在辽宁省摄影艺术展、辽宁省青年摄影艺术展参展、布展、观展讲授。在第21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史春带领沈阳城市学院摄影系15位同学拍摄的60余幅作品“青春追光”,在平遥室内外两个大型展位上精彩呈现。众多知名摄影师、策展人、专家评审来到展位前驻足观看,对学生作品赞誉有加。
在21届平遥大展上展出的“青春追光——沈阳城市学院摄影系学生作品展”
史春讲授三门课程,包括:《专业导论》《新闻与纪实摄影》《影像展览策划》。他认为:摄影课程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教育,同时还是一种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每一名摄影家拍摄的风格和主题或许不同,相同的是有一颗坚定的心和始终坚持深耕摄影的毅力。
2020级摄影1班宋疆豪:史春老师非常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在我们摄影系下乡采风创作的时候,史老师经常告诉我们要多关注普通人的真实生活。在平时的课上,史老师也经常带领我们去美术馆看展览,给我们讲解了许多作品的鉴赏分析方法,还会邀请到原作艺术家给我们讲创作时的思路和感受,这让我受益很多。在去年平遥摄影大展,史老师在我布展时,还耐心教了我很多策展及作品呈现的知识。跟随史老师能让我学到很多,不仅仅是摄影的专业知识,还有摄影人钻研的精神。
2020级摄影2班侯炳旭:在史春老师的课堂上,他总是把丰富的摄影知识、经验、阅历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我们。他给我的感觉亦师亦友,他教导我们,也鼓励我们。记得每次到办公室,史老师总会笑着问我们,上课学得怎么样,最近有哪些创作上的新想法,这些鼓励让我更喜欢摄影,更想拍摄出好作品。大二时,史老师带我们一起去大理国际影会,这次国际影展的校外实践经历,令我受益匪浅。在大理古城,史老师带我们一起观展,一起和创作者与策展人交流,让我了解到当下摄影艺术的最新动态,让我对摄影创作有了更新的理解与体会。
摄影专业
沈阳城市学院摄影专业为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辽宁省重点建设专业。面向电影电视、传媒机构、网络媒体等领域,培养掌握艺术理论、创意美术、视听语言等知识与技能,具备影视摄影创作、影视编辑制作、影像艺术创意等能力的艺术创作高级专门人才。
摄影专业以实施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职业情境化人才培养模式为特色,通过采用沉浸式体验、嵌入式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等实践化教学形式,培养摄影摄像高级专业人才。
摄影专业开设影视创作、艺术摄影、剪辑调色等课程工作室,设置影像思维、创意摄影、数字影像技术等特色课程模块,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利兹大学、诺丁汉大学、爱丁堡大学等合作开设硕士预科课程,为培养高层次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摄影专业依托校内数字影视产业园、绿岛影业、艺术摄影实验室、影视摄影实验室、剪辑调色实验室等,联合华谊兄弟、阿里影业、辽宁广播电视台、时尚经典摄影、汪叔叔儿童摄影等企业,搭建优质实践教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