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ICP备17002622号-1     辽ICP备17002622号-3 辽公网安备 21011102000115号
“曾经学校许诺过我们,会给我们这些‘云毕业’的学生补一场毕业典礼,没想到真的实现了!”2022届新闻学2班的朱建华笑着说。目前已经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工作的她,重新穿上了学士服,特意从北京赶来参加这场迟来的毕业典礼。
6月18日下午4时,沈阳城市学院2023年毕业典礼暨毕业生欢送酒会在白卿宫苹果园草坪如期举行。为了弥补“云毕业”学生未能参加线下毕业典礼的遗憾,学校向2020届、2022届的“云毕业生”们发出邀请,和2023届毕业生共同完成这场庄严的仪式。260张圆桌整齐的摆满酒水,烤全羊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千人毕业晚宴随着2044名毕业生的入场正式拉开帷幕。毕业典礼也通过官方微博号和视频号进行了同步直播,3万人线上共同见证这个庄严的仪式。
校长寄语毕业生
志存高远 追求卓越 我行我能
校董事局主席、校长徐伟浩教授温情寄语,激励全场:
同学们,在你们即将告别母校,奔向未来和远方之际,讲三句话与大家共勉!
第一,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你们生逢一个伟大的时代,新技术、新知识加速演进,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社会进步,国家强盛,为青年人成长成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希望同学们“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征程中,乘长风破万里浪,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第二,希望同学们追求卓越。追求卓越是一切生物的生存之道,是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是个人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卓越就是创新,卓越就是不同凡响,卓越就是要不断攀登、执着前进。希望同学们在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造动力的时候,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不断开创属于自己的未来。
第三,希望同学们真正做到我行我能。“我行我能”是学校给予你们的宝贵财富,也是你们今后生活、工作的精神力量。希望同学们在面对丰富多元的世界和充满未知的人生时,牢记校训,相信自己才是不确定性的人生中最大的确定性,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只有昂首挺胸,才能奋勇前行。
这是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
毕业是青春的仪式,2020届、2022届、2023届2000余位到场的毕业生们,身穿学士服,走上红毯。校董事局主席、校长徐伟浩教授,校党委书记刘怀民等校领导,二级学院院长、副院长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夏文龙等77名2023届辽宁省优秀毕业生、163名往届辽宁省优秀毕业生和2023届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行拨穗礼。拨穗礼是将学士帽上的流苏轻轻由右拨至左,但却代表了学生从稚嫩到成熟的跨越,象征着毕业生们即将迈入新的环境,开始新的征程。
优秀毕业生代表、商学院2023届会计学5班的刘光灿同学深情发言:“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是一个熔炉,燃烧出每个人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我们带着独属于绿岛人的烙印,以及校训‘我行我能’对我们的激励与祝福。它犹如航标灯射出的光芒,在浩淼的人生海洋中,指引着我们走向辉煌,奔赴下一场山海。”
影视与艺术学院2020届毕业生曲运鹏说:“我感觉参加完毕业典礼拍完毕业照,我的学生生涯才真正结束了。这次我们班有12名同学回来,虽然这三年大家各奔东西,但见到了以后,感觉大学的时光又回来了。”
智能与工程学院2020届毕业生王诗博说:“我2016年入校,2020年毕业,但是由于疫情的原因2019年实习后就再没回过学校。今天再回母校,一切还是那么的熟悉。曾经没见完的人、没做完的事、没说完的再见,也都在今天一一弥补。感谢学校给我们补过这个难忘的仪式,让我的大学没有任何遗憾。”
文化与传播学院2022届毕业生潘海宇说:“收到学校要举行补授仪式的消息后,我非常开心,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毕业典礼,也是我对学生时代的正式告别,今天,我从山西赶回沈阳,和同学再次相聚,共同感受绿岛浓浓的人情味。”
气氛拉满,这些“惊喜”太戳心
当天,毕业生们给学校准备了一份份特别的礼物。影视与艺术学院准备了《大三女生》收视长虹的喷绘作品;生命与健康管理学院准备了感谢师恩白玉盘;商学院准备了“桃李满天下”的中国地图;文化与传播学院用毕业生笑脸拼成《大三女生》收视长虹油画;智能与工程学院准备了春夏秋冬毕业生拼图……每一份礼物,都表达着学生对母校的感恩之情。
上午10点,生命与健康管理学院40余名学生齐聚在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室,等待着他们大学生涯的“最后一次班会”。随着大屏幕上大一时第一次班级合照的播放,四年生活的点滴一幕幕浮现眼前,太多回忆涌上心头,也湿润了大家的双眼。2023届应用心理学毕业生陈奇非说:“这场特别的班会真是让我又感动又惊喜,视频中,看着我们第一次穿军训服,第一次在大学的课堂上回答问题,第一次参加社团活动……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突然眼眶有些泛红,这真是一场特别的告别仪式。”
当天也恰逢父亲节,2023届新闻学1班29名毕业生,给敬爱的班主任杨帆老师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写着“祝杨天天老爸父亲节快乐”的蛋糕,并在杨老师的T恤上写满了班级同学的名字。这份饱含祝福的“惊喜”也让杨老师非常感动,杨老师说:“今天,有点像女儿出嫁时父亲的感受。不同的是我的29个孩子结束了四年的大学生活,开启了各自精彩的人生。祝福大于不舍。我会带着与他们无可比拟的记忆,重新开启新的旅程。祝福我的孩子们未来一切都好!”
万斤食材,开怀畅饮
万斤食材、 6只烤全羊、各种酒水饮料由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摆入现场,2000多名师生开怀畅饮,互述衷肠。文化与传播学院2023届传播学专业毕业生裴雪蓉说:“一直非常期待属于自己的这场千人晚宴,今天特意带同事也一起感受下浓郁的毕业氛围。我们在班级的酒桌前举杯畅饮,和同学们又聊起大学那些好玩的回忆,真的笑个不停。”商学院2022届财政学专业毕业生张姝洋说:“听到学院说可以返回母校参加毕业典礼,真是非常兴奋,在现场的感觉和云端截然不同,我还是喜欢和同学们围在一起边吃边聊的氛围,时隔一年多再见到大家,还是有聊不完的话题。”
用舞蹈与歌声,送上临别祝福
在千人晚宴举办的同时,学校美育艺术团和体育俱乐部的同学共同为毕业生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表演。歌曲联唱《那些年》、啦啦操表演、弦乐合奏《蓝色多瑙河》、街舞表演《新舞林》……当四个毕业生身穿学士服,一起演唱改编歌曲《绿岛》时,温暖的歌声浸入心底,承载着满满的回忆,台下的同学不由自主地跟着合唱,将演出气氛推到高潮。
毕业生们身穿学士服依次入场,在毕业留言墙上签下名字,踏上红地毯,迎主礼官,吃烤全羊……这就是被媒体称之为“中国高校最大散伙饭”的千人晚宴,自2013年至今,一“宴”已是10年。作为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及独特表现形式,沈阳城市学院创新毕业典礼形式,千人晚宴逐渐成为经典校园活动之一,也是沈阳城市学院师生紧密接触的体现。
毕业季是流动的画卷,是初心与嘱托的陪伴,是学校以学生为本教育成果的最佳展示,是莘莘学子不负韶华的优秀作答,是感恩母校和老师的绵绵之情。沈阳城市学院副校长刘爽表示,今年,在给2023届举办毕业典礼的同时,学校决定为2020和2022届毕业生补办“迟到”的毕业典礼,希望以这种充满仪式感的方式为他们的求学生涯画上完美的句号,也希望充分利用毕业典礼这一典型的教育情景,可以在拨穗加冕、国歌校歌合唱等一系列环节中,润物无声地实现以爱国主义、成才励志、感恩奉献为内核的教育目标,鼓励毕业生把小我融入大我,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中。
文字/朱慧颖 采访/董先铎 王捷一 许雨萍 魏琪 李孟洁 王馨桐 刘静雯 毛泽慧 摄影/徐洪彬 沈鸿溥 张超楠 刘昶 刘一麟 尹锦程 栾旭 王笑宇 侯炳旭 王硕 朱梓萌 董裔葭 张培馨 郑逢达 校记者团 王思文 张世杰 张曦元 孙雨萌 周钰 杨飞乐 邹舜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