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ICP备17002622号-1     辽ICP备17002622号-3 辽公网安备 21011102000115号
近日,第十一届辽宁文学奖揭晓,沈阳城市学院影视与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师万胜凭借其作品《执子之手》获得短篇小说奖。
辽宁文学奖是由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设立、辽宁省作协主办的省级文学专业奖项。该奖为单项综合奖,设有文学评论奖、文学翻译奖、辽河散文奖、诗歌奖、中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奖、青年作家奖等8个奖项,为全省以上各门类创作的最高奖。第十一届辽宁省文学奖产生特别奖1人、获奖作品共30部。
万胜,沈阳城市学院影视与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沈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小说委员会秘书长,签约作家。曾获第四届辽宁文学奖。在《人民文学》《北京文学》《芙蓉》《山花》发表中短篇小说200余万字。多部小说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转载,并收入年选。出版长篇小说《王的胎记》《灵魂鸟》《北窑》,创作剧本电影《兴风作浪2》、电视剧《刘老根5》等。
《执子之手》创作过程
短篇小说《执子之手》 首次发表于2019年第4期《人民文学》,并被《小说选刊》2019年第6期转载。小说讲述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东一,家穷人丑又老实,所以就成为了别人“笑柄”和衬托。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好事却在他身上接连发生,令人羡慕嫉妒,甚至和他最好的几个哥们儿都因此开始疏远他。然而,就在这时,东一的妻子向他提出了离婚。东一咽不下这口气,非要弄清楚自己为什么被离婚,于是开始进行一番调查,结果却再次出乎了人们的预料......
该篇小说以较小的篇幅容量和较窄的切口,表现了底层社会城市中年人相对广泛的内心和庞杂的当代生活。《小说选刊》2019年第6期卷首语中对该小说的评价是,“有金属一般的质地,结实、明亮,像当年的电影《钢的琴》,听得见爱情的琴声在贫瘠的北方工业区上空叮咚作响。”
谈及小说的创意来源,万胜老师说灵感来自于和他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们,“朋友的善良和仁忍一直感动着我,当然,小说里很多情节和细节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他在小说结尾写到:"我觉得我从小到大一直活得都很别扭,好像什么都不对,错了就特别想被别人原谅,有时候也特别想原谅别人,可是没人觉得原谅对我很重要,我更没有资格去原谅别人。一直隐藏在东一心底的秘密,其实也是隐藏在所有人人性中的一个秘密,而解开这个秘密的却是一把寒光闪闪的手术刀片。”万胜老师表示,这篇小说写的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群体。这些人的虽然生活上也许并不如意,但内心都是善良的,甚至比很多活得春风得意的人更懂得宽容,他们就像东一一样,是生活中的被怜悯者,但仍不乏原谅别人的能力和愿望。
扫码阅读《执子之手》全文
万胜老师说:“一篇小说写出来就有了自己的命运,这篇小说的命很好,遇到了很多赏识它,帮助它的人,非常感谢!辽宁文学奖是辽宁省内文学界的最高奖项之一,获得这个奖是每个辽宁籍写作者的向往。我第一次获得辽宁文学奖是在18年前,十八年,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过程,不算短了,这次能够获奖更是觉得意义不一般,这个奖来之不易,特别感谢评委老师们,感谢学校对我在文学创作上的大力支持。”
将创作经验融入教学
《执子之手》相继在《人民文学》发表,被《小说选刊》转载后,又被收录到《70年70篇辽宁短篇小说精选》。小说自发表后,便因为精彩的情节和精湛的文笔获得了大量读者的喜爱,并得到了影视界的关注。2020年,一家影视公司通过朋友联系到万胜老师,双方达成了将小说改编成网络电影的意向。改编的过程中,万胜老师和另外两位编剧一同参与了剧本的改编创作。这部电影最终由优酷、东盛柒娱传媒、辽宁民间艺术团、橙橙影业出品,于2021年3月份在优酷平台上映。
将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的经历,也被万老师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我教授的课程是剧本,我觉得文学,特别是小说,是剧本的根本。”因此,在教学中万胜老师着重把他的文学写作经验纳入到课程中,“如何塑造人物,如何构建情节,如何结构故事,如何制造意境,这些都是与剧本相通的。”万胜老师在课程中增加了文学经典的赏读和仿写,提高同学们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了帮助同学们寻找创作灵感,他还在课程中增加了直觉创作训练。同时,万胜老师还在课程中增加了新闻改写故事的内容,培养同学们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汲取创作营养的能力。
2021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段墨瑶说:“万胜老师是一个十分温暖的人。为了锻炼我们的写作能力,每节课他都会给我们布置一些课堂作业,给我们批改、写评语。万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解决我们提出的所有问题,关心我们的学习,也从不吝啬对我们的肯定。”段墨瑶本学期开始独立创作剧本,从剧本构思开始,万老师便一直关注她的创作进程,并带领她不断地修改剧本。段墨瑶说:“万老师像一位年长的朋友,会理解和赞同我们的很多想法。在大学遇到了这样一位能够一直督促、鼓励我的老师,我很幸运。”
同时,万胜老师还在课程里增加了同学分享的环节。在课堂上,同学们结合现代生活经验和自己的独特角度来分享古诗词,让古代的智慧关照现代生活,从而培养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万老师表示,这些素质的养成都将会成为同学们未来创作剧本的有力支撑。2021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何 畅说:“山不让尘,川不辞盈。我从未想过在大学能够遇到这样一个认真又有趣的老师。上课前,万老师都会用‘同学们好’‘好的不得了’等风趣幽默的语句带着我们活力满满的开始当天的课程。每次我们的作业发下来,落款处老师手绘的小人尤为醒目,读着老师的评语,就能让我清楚地知道自己这次作业的优点和不足,使我们能够学有所获。万老师在教学上也十分严谨,不仅了解我们每个人的学习状况,还能够启发和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每节课,我们的课堂气氛都好极了。”
“我来到沈阳城市学院已经近三年了,这不但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在我的文学创作上也带来了重大的改变。校园的环境和教学经历给我的文学视野打开了另一扇窗子,感谢学校!”万老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