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我们 > 校园动态
沈阳城市学院多个团队在“返家乡、爱家乡、赞家乡”大学生专项社会实践评选中获奖
2023年11月01日  信息来源:校团委

  近日,辽宁省教育厅公布了“返家乡、爱家乡、赞家乡”大学生专项社会实践的评选结果,沈阳城市学院“童行相伴”线上辅导团获评优秀团队,团队成员马湘茗获评优秀个人胡家鑫获评优秀指导教师美育行进管乐团获评优秀团队,团队成员陈五宁获评优秀个人姜巍获评优秀指导教师沈阳城市学院美育民乐团、乡村振兴教育关爱小队、“返乡志愿抗疫情”实践团撰写的实践报告获得优秀调研实践报告奖“振兴行,川乡情”互联网发展调查团制作的视频获得优秀调研视频奖

  沈阳城市学院将进一步巩固拓展“返家乡、爱家乡、赞家乡”大学生暑期专项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深入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把社会实践作为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重要抓手,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了解国情民情、增长知识才干、激发挺膺担当,在辽宁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优秀团队、优秀个人、优秀指导教师

“童行相伴”线上辅导团

    团队成员:李博 王壹 曹群 刘聪 刘晶霞 丁慈 刘晨玉 王元凯 徐新东100名学生志愿者

  为进一步鼓励和支持高校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满足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多元化成长需求,缓解外来务工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家长的家庭压力,动员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沈阳城市学院自2020年起,连续4年开展“童行相伴”关爱留守儿童线上辅导社会实践。

  团队发挥大学生对互联网各类授课形式掌握程度快的优势,通过云端平台,节约时间成本、打破地域限制、提高服务效率。依托互联网应用技术的持续发展与后疫情时代线上教育的推广发展,实现大学生志愿者和服务对象实时沟通对话。成长陪伴服务时间也变得相对灵活,能够实际解决子女无人看护等问题。

  2020年活动开展至今,项目获得辽宁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挑战杯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赛铜奖;该项目入选辽宁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总决赛,并获得辽宁省少工委的多次肯定和获得壹基金“花漾年华 乡伴童行”服务基金的支持;辽宁共青团对沈阳城市学院为抗疫一线家庭子女开展“云陪伴”的团队事迹进行了报道。

  本次获评优秀个人的20级新闻学1班马湘茗曾参与过人口普查、清洁沈阳、助力中考、故宫文明引导等多项志愿活动。积极开展和参与沈阳市红十字会“三救三献”知识培训活动。她参与统筹沈阳城市学院按照共青团辽宁省委少年部举办的“与你童行 云端相伴”留守儿童线上支教志愿服务活动,积极调动成员积极性,鼓励同学参与,多次进行志愿者信息统计及填报等工作。她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疫情防控期间主动担任防疫抗疫志愿者,配合管理人员出行与核酸检测等志愿服务工作,表现优异并被多次评为优秀志愿者。

  指导教师胡家鑫利用假期带领学校优秀的青年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已经持续了11年,他与同学们一起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他说道:“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了解国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形式;是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学生服务社会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希望今后能和更多优秀的绿岛学子参与到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一同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美育行进管乐团

  团队成员:刘光灿、陈五宁、宋垚、郑冠鹏

  在“返家乡、爱家乡、赞家乡”大学生专项社会实践活动中,沈阳城市学院绿岛行进管乐团教师姜巍在暑假期间,带领团队成员,前往辽宁省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教授行进管乐相关知识,让学生们了解行进管乐队的文化,学习如何吹铜管乐器、木管乐器及打击乐器。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姜巍老师不拘泥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带领四名队员深入群众,贴近生活,丰富了学生们的业余生活,有力地推动了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精神文明建设,受到了老师和孩子们的热烈欢迎。他说:“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们创设多种引发他们学习兴趣的环境,激发学习欲望。我们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理解行进管乐文化。小学的全面发展教学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在授课时也要注意自己教学的方法。同时要鼓励孩子们多看、多听、多感受,从而提高自身水平。”

  绿岛行进管乐团团长、20级应用心理学1班的陈五宁在本次活动中,不但巩固了理论知识,还提升了实践经验。她说:“从前,因为知识不能灵活运用而缺乏自信。此次社会实践,让我找回了自信。其实,我们只要克服心理障碍,积极地应对,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还要注重知识积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

优秀调研实践报告

沈阳城市学院美育民乐团

  报告名称:《美育民乐团暑期“返家乡、爱家乡、赞家乡”实施情况活动总结》

  团队成员:李爱 邹东展 邓涵予 孟迪 周彤宣

  2022年暑假,沈阳城市学院美育民乐团的5名同学来到了沈阳市大东区长安社区,参加“振兴新突破 党员争先锋 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文艺汇演”活动,为长安社区的广大居民带来了一场音乐盛宴。小组成员倾情演奏了《雪山春晓》《浏阳河》《彝族舞曲》等古筝代表作品,每一个节目都抒发着大家浓浓的爱党、爱国情怀,每一个音符都表达着他们期盼祖国更加强大的热切愿望。现场气氛热烈,掌声、喝彩声经久不息。

  她们在报告中写道:本次社会实践让大家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所有团队成员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大家将不懈奋斗,投身到伟大的实践中去,争做红色传人!

乡村振兴教育关爱小队

  报告名称:《为“奉献者”奉献抗疫一线工作人员家庭子女关爱行动》

  团队成员:常凯文 洪蒿择 李文昊 朱海滨 陈宇

  2022年暑假,沈阳城市学院校团委组建了“乡村振兴教育关爱小分队”,由耿欣欣老师带领5名朝阳市返乡的学生,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少年宫,开展了关爱家乡留守儿童、困难家庭、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教育志愿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对学生进行假期作业辅导、心理帮扶、党史教育等方面的陪伴成长服务,提高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能力。

  为了做好这次“教育关爱”的活动,耿欣欣辅导学生授课方法,包括课程内容和授课形式,确保能够让儿童爱学、好学、有所得、有所获。在整个教育关爱活动中,志愿者们为大家授课和辅导作业的同时,还认真聆听他们在生活中、家庭中、同伴交往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教会他们如何与家长进行正确沟通和表达,促进亲子关系。

  在为期15天的志愿者服务中,团队成员有很大的收获,能够深刻感受到支教工作是艰辛的又是充实的。他们在报告中写道:这次支教让团队成员明白爱的传递是一种职责,不需索取任何回报。同时也从孩子们身上学会了什么是爱,如何去爱,然后把这份爱和感动带回自己生活的地方,照亮身边的每一个人。

“返乡志愿抗疫情”实践团

  报告名称:《返乡志愿抗疫情》

  团队成员:刘彻 远安琳 杨思佳 刘玲卉 何晴

  在2022年的暑假,“返乡志愿抗疫情”实践团在团长刘彻的带领下,来到了沈阳市康平县海洲乡。他们与医护工作者一样,身穿防护服,在炎热的夏天里,为大家进行核酸检测,不辞辛苦,无私奉献。在那之后,他们还去了当地的村委会做志愿者。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安排大家在大门口外负责每天的外来人员登记和测量体温工作。本次实践,带领大家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磨炼意志,增长了才干。

  20级国际经济与贸易2班刘彻是本次实践的团长,他带领队员们参与“志愿返乡抗疫情”实践,深切体会到了抗击疫情的艰辛和重要性。他说:“首先,这次实践让我认识到了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正确的信息传递能够有效地提高居民的疫情防控意识,从而减少疫情的传播。其次,这次实践也让我感受到了团结合作的力量。在这次抗疫行动中,我们志愿者团队紧密合作,相互支持。每个人都发挥着自己的专长,共同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通过实践,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沟通技巧,更重要的是明白了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也可以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在撰写报告阶段,我们每个人都感触颇深,不但将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其中,更将我们的心得体会深刻的讲述出来。”

优秀调研视频

“振兴行,川乡情”互联网发展调查团

  团队成员:李玥 金荣荣 王维潇 侯佳彤 黄丹

  2022年暑假,“振兴行,川乡情”互联网发展调查团在团长、20级会计学5班李玥的带领下,来到了营口市大石桥市下泉水峪村,调查乡村的互联网发展现状。他们发现了村民们在使用互联网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村民对智能手机了解不全面,不会使用拼音打字、语音转文字、手写文字、视频通话等基本功能。其次,一些年龄较大的村民认为上网会带来负面影响。该团队成员为大家普及上网的好处,不仅能娱乐,还能用来购物、看病挂号、查询最新农业科技与信息等,让村民们对互联网的态度有了极大的改变。该团队成员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在乡村的志愿生活拍成照片,制作成视频,并在本次评选中,获得优秀调研视频奖。

  李玥说:“在视频中,我们把相关素材以及实践照片剪辑成片。我们想通过视频,让大家意识到我们有义务、有责任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在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绽放青春之花,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绿岛青年在多样活动中书写别样青春,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绿岛学子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将不忘初心,继续弘扬奉献精神,努力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社会。

校园动态
辽ICP备17002622号-1     辽ICP备17002622号-3
 地址:中国 · 沈阳市苏家屯区梧桐大街2号     版权所有:沈阳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