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ICP备17002622号-1     辽ICP备17002622号-3 辽公网安备 21011102000115号
11月5日,辽宁省第二届大学生电视主持新秀推优活动在沈阳城市学院举行。经过两轮比拼,来自东北财经大学的杨昆儒、沈阳音乐学院的李欣儿、辽宁大学的兰政霖获得前三名。他们将作为辽宁省大学生代表参加第十二届海峡两岸电视艺术节暨第十五届海峡两岸电视主持新秀会。沈阳城市学院22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杨家怡荣获入围奖。
本次活动由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辽宁省教育厅主办,辽宁省电视艺术家协会、辽宁省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承办,沈阳城市学院影视与艺术学院协办。作为省级大学生电视主持新秀推优平台,该活动吸引了全省各大院校播音主持相关专业以及热爱该领域的大学生们加入。经过前期选拔,来自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学校、沈阳音乐学院、大连艺术学院、渤海大学、沈阳理工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中国医科大学、沈阳城市学院等12所院校的17名大学生入围,并分获最佳选手、优秀选手以及入围选手三大奖项。
比赛环节推陈出新
比赛现场设置自我展示、即兴新闻评述以及模拟主持三个环节。在自我展示环节,选手们结合自我学习、成长经历,生动展示着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朝气。题目设置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学生们既有在北宋《清明上河图》展览现场娓娓道来的模拟主持,也有对辽商大会、沈阳马拉松赛等热点新闻的真知灼见。
东北财经大学大三学生杨昆儒现场模拟了辽篮赛前现场主持,自然流畅而充满激情的分享赢得全场掌声。“我非常喜爱篮球,做体育解说员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虽然自己是学习金融而非播音主持专业,但学校也给了我很多锻炼自己的机会。同时,不同领域的知识则带给自己更多维度的思考。对我来讲,这次比赛是一次对自己努力的认可,更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希望未来自己能继续追逐青春梦想。”杨昆儒赛后说。
沈阳城市学院22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杨家怡用自己长辈们的真实故事改编了作品《回家》,她动情的演绎将观众们感受革命者为新中国奋斗的峥嵘岁月,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浓烈的爱意。在即兴新闻评述中她选择了“淄博烧烤文旅”主题,结合当地的美食与文化背景,和当地特色“专列火车”项目,凸显出创新创意地方旅游发展趋势。她说道:“这次比赛是非常宝贵的经历,在与其他高校比拼和专家的点评中,我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谨记评委老师所说的‘要厚积而薄发,用知识不断的武装自己,先做好输入,再进行输出’,也会以此次比赛为新的‘起点’,继续努力学习。”
资深媒体人担任评委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全国以及省内的多位资深媒体人担任此次活动的评委,包括资深节目主持人、全国金话筒奖获得者张越,资深节目主持人、高级编辑、全国金话筒奖获得者沈竹音,辽宁广播电视台原副总编辑房明震,辽宁大学教授文然,辽宁广播电视台影视剧频道副总监孟苏石,辽宁广播电视台《辽宁新闻》主播、中国"金话筒"奖获得者吴庆久以及辽宁广播电视台主持人、主任播音员、高级记者曹琳琳。
在点评环节,针对选手表现,结合自身经验,评委们现场分享着他们对于主持人、对于媒体行业的理解,成为此次比赛的一大亮点。台上的选手、台下的大学生观众们都认真仔细聆听“学习”着。
“正如今天的主题‘梦想新声音’。每个人都有梦想,我认为梦想和实现梦想之间的距离,需要学习去拉近。作为主持人,我们要把握好新闻的温度、高度、深度。这需要你们不断去学习知识,形成系统的思维。只有每天不断积累,才能保证主持人这一职业的生命力更长久,以适应媒体发展的要求,人生也将走得更远。”沈竹音在点评时说。
辽宁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丰富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培养、发掘我省电视主持新秀,推动电视主持艺术创新发展。
影视与艺术学院师生共同参与
影视与艺术学院作为本次活动的协办方,参与了活动全流程。从活动策划、现场导演,到摄影摄像、选手化妆、会场服务等均由学院师生共同完成,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等多专业共同联动,以真实项目为驱动,真正实现职业情境化,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
由于本次大赛是省级大赛,展现着辽宁省的影视制作能力,这就要求全体师生在录制过程中不能出现任何纰漏,全组工作人员都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师生们在开始录制前进行了多次彩排,确保万无一失。影视与艺术学院副院长乔睿说道:“本次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参与真实项目的机会。这与平时的专业作业不同,将接受行业内的专业评判,对学校师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的完成了考验,也得到了业界专家的高度评价,展现了沈阳城市学院师生团队在影视制作方面的专业能力。”
影视与艺术学院
影视与艺术学院紧扣国家数字文化与传媒发展新需求,紧跟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为影视传媒行业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创新思维,掌握现代数字技术的影视创意与制作专门人才。学院将艺术教育与现代科技有机融合,开设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表演、摄影、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与科技、电影制作、流行舞蹈等11个本科专业,其中广播电视编导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摄影专业为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学院先后获评辽宁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验区,辽宁省全媒体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影视传媒产业学院,沈阳城市形象推广中心。
影视与艺术学院拥有一支由专家、学者领衔组成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60%以上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骨干教师中8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工作经历。拥有全国“四个一批”人才、辽宁省行业领军人物、辽宁省教学名师,获得华表奖、金鸡奖、金鹿奖、飞天奖、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33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坚实基础。学院设有影视剪辑、影视特效、栏目制作、综艺演播、声音工程、播音、影像创作、舞台灯光设计、影视包装、动漫设计、印刷工艺、平面设计等实验室20余个;1200㎡、500㎡、400㎡等大小不同的电视综艺、影视栏目、新闻、虚拟、融媒体等演播厅10余个,为艺术类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提供了有利支撑。
影视与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摄影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艾瑞深校友会辽宁省艺术学一流专业排行榜中位居应用型专业第一名。近三年,学生在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大学生艺术节、中国国际大学生微电影大赛、平遥国际摄影节、大理国际影会、中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及辽宁省戏剧、播音主持、视频创作、微电影、摄影等竞赛中共获奖1500 余项,其中国家级425项,人才培养质量深受业界广受赞誉。
影视与艺术学院培养学生具备独立的艺术思维、多元化的创作技巧、前沿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学院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利兹大学、诺丁汉大学、爱丁堡大学等40余所国际知名院校合作开展本硕直读项目,与中影集团、华谊兄弟、光线传媒、辽宁广播电视台、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美国国家地理、字节跳动等国内外100多家知名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共建实习就业基地,为学生升学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