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ICP备17002622号-1     辽ICP备17002622号-3 辽公网安备 21011102000115号
蔡昀呈,沈阳城市学院2021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现任辽宁婵翼无人机培训中心、赤峰天翼无人机培训中心创始人兼CEO。
在蔡昀呈和团队伙伴的努力下,企业已发展成为沈阳及赤峰地区低空经济领域的标杆机构。他们通过自主研发全机型覆盖教学体系、首创无人机模拟器训练系统以及地面站操作专项课程等,技术创新始终保持在行业领先地位。
作为中国民航局(CAACA)资质认证机构,蝉翼无人机培训开创性地采用"高性价比培训"模式,成功帮助百余学员考取无人机驾驶员执照。目前,他们的专业服务已覆盖电力巡航、农业测绘、影视航拍、应急救援等10余个应用领域,为区域无人机应用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
蔡昀呈的创业梦想,始于在校期间加入的机器人竞赛团队。在机器人竞赛团队中,他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共同探索无人机的奥秘。蔡昀呈深知,要想在无人机领域有所作为,必须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于是,他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习无人机技术,参加各种培训和比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2025年,他与团队伙伴一同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无人机知识竞赛。在比赛中,他们凭借自主研发的多场景智能巡检无人机系统脱颖而出,最终斩获全国前十的优异成绩。该系统聚焦于电力巡检与农业监测,通过集成高精度传感器与先进的AI算法,实现了自动化数据采集。高完成度的系统在比赛时赢得了评委的高度评价,称赞他们的系统为“技术与应用的完美融合”。
然而,蔡昀呈的竞赛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备赛全国大学生无人机知识竞赛期间,团队面临了飞行稳定性问题的巨大挑战,他们日复一日地调试,却屡屡受挫。在一次深夜的飞行调试中,无人机不幸意外坠毁,团队成员不得不顶着寒风在偌大的场地上艰难搜寻无人机的残骸。这种在深夜、在寒冬、在各种极端天气中试飞、寻找坠落的无人机,又一次次调试的过程,对于蔡昀呈和团队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
这些经历让蔡昀呈深刻领悟到,技术落地,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离不开极致的耐心与跨界的协作精神。正是这些挫折,激发了团队的创造力,他们利用3D打印技术自制零件,成功“复活”了设备。这种执着追求的精神,也催生了婵翼无人机培训团队独特的工作理念——“能飞、会算、懂行业”。
对于蔡昀呈来说,参加这些比赛,不仅锻炼了他在低空经济领域的高新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也让他深刻感受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兴起,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经过在校期间社团和比赛的锻炼,蔡昀呈对新兴科技充满了十足的热情。在做完背景调查和数据分析后,他发现,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无人机培训市场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然而,市场上专业的无人机培训机构却并不多,这给了他一个难得的创业机会。认准了东北地区的低空经济领域这片蓝海的蔡昀呈,进入了无人机创业这条赛道。“我一直对机器人充满热情,而无人机作为这个领域的前沿技术,更是让我着迷。”蔡昀呈说,“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无人机技术应用到更多领域,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他带领着一支由志同道合的伙伴组成的团队,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从市场调研到资金筹集,从场地选择到设备采购,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困难。面对资金压力,蔡昀呈在筹措资金的同时,积极申报省级产教融合项目,以良好的发展前景成功获得了政府的创业补贴。与此同时,他加足马力,在沈阳和赤峰两地建立无人机培训基地,有效缓解了创业初期的资金压力。
为了保证自己的培训机构在空域申请和飞行许可等资质方面合法合规。蔡昀呈带着公司相关的政策文件,以“三顾茅庐”的精神前往民航局,凭借专业方案和真诚态度打动了审批人员,成功解决空域许可等政策难题落地。蔡昀呈在民航局申请时的专业讲解和落落大方的态度也被赞"少年老成,堪当重任"。
面对沈阳地区相关机构间的竞争,蔡昀呈采用"低费用、高效率、准下证"的创新策略,降低学员的进入门槛,在行业的激烈竞争中成功破局。他培训的首期学员,取证率高达98%,这也让婵翼无人机培训团队的优质口碑迅速扩散。
在团队的优质口碑影响下,蔡昀呈团队获得了参与沈阳文旅局为沈阳拍摄城市宣传片的机会。在进行沈阳故宫的拍摄时,团队创新运用了倾斜摄影技术,精准还原了沈阳故宫北院的全景。优质的画面和精湛的技术让蔡昀呈团队获得了"画面如诗,技术如刃"的高度评价,被称赞为"无人机行业的一股清流"。凭借这次出色的拍摄,团队与沈阳市文旅局达成了持续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展了公司的业务版图。
目前,蔡昀呈的婵翼科技团队正在积极推动建立"政-校-企"三位一体协同机制,通过与沈阳城市学院共建"无人机创新实验室",联合申报省级科研项目等,全力争取空域开放、专项资金等政策支持;公司还着力构建"人才培训-技术研发-数据服务"的全产业链闭环,通过携手国家电网、赤峰农业合作社等行业龙头企业,定制人才计划,让无人机技术成为连接东北振兴的"天空之桥"。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蔡昀呈团队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无人机技术和应用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针对行业普遍存在的设备损耗痛点,团队计划双管齐下:一方面引入AI虚拟仿真教学系统,预计可降低70%实机损耗;另一方面,研发智能电池优化算法,目标将单机训练次数从300次提升至500次,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运营成本的大幅优化。
作为学长,蔡昀呈深知创新创业的不易和艰辛。为了帮助学弟学妹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他经常邀请他们到公司参观交流,并为他们提供实践机会和指导。“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学弟学妹们更好地了解无人机技术和创新创业的机遇和挑战。”蔡昀呈说,“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传承和发扬创新创业的精神,为自己的梦想和信念努力奋斗。”
文字/韩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