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ICP备17002622号-1     辽ICP备17002622号-3 辽公网安备 21011102000115号
3800余名师生参赛,12所高校,多国籍留学生同场竞技……青春无悔,全力奔跑!2025年是国家启动体重管理行动的元年。时值五四青年节前夕,沈阳城市学院于4月23日举办2025“一起奔跑向青春”环湖马拉松活动,以昂扬姿态开启健康新篇章!
本次活动由辽宁省教育厅、共青团辽宁省委员会、辽宁省红十字会、辽宁省血液中心、共青团沈阳市委员会联合指导,沈阳城市学院承办,来自东北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沈阳化工大学、沈阳大学、沈阳医学院、沈阳体育学院、沈阳工程学院、辽宁科技学院、沈阳工学院、辽宁传媒学院等院校的学生和3名来自坦桑尼亚、巴基斯坦的学生共同参赛,他们用最热血的方式引领着健康新风尚!
沈阳城市学院董事局主席、校长徐伟浩,校党委书记刘怀民,与辽宁省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处处长唐尧、辽宁省血液中心主任魏迎东、共青团沈阳市委员会学校部副部长王忠洋、共青团辽宁省委员会学校部干部徐驰、辽宁省红十字会组织宣传部部长李洪涛等领导共同拉响礼炮,3800余名选手从凯旋门出发,带着梦想,向自己、向纪录、向未来发起冲击!
沈阳城市学院行进管乐团的精彩表演为比赛增添了亮丽色彩。行进管乐团100名学生演奏了《歌唱祖国》《人民军队忠于党》《我们走在大路上》等10首曲目。他们的演奏震撼人心,号声与鼓点交织在一起,仿佛为马拉松现场注入了无限活力与激情。为了这次演出,行进管乐团在赛前一个月进行了密集排练,利用每天晚上和周末的时间进行训练,以确保呈现出最完美状态。
赛事分为环绿岛湖10公里和环运动场5公里两个组别。在环绿岛湖10公里比赛中,湖边奔跑的选手们与湖面上泛舟的同学们交相辉映,将绿岛湖点缀得分外美丽。有人咬着嘴唇专注突破配速极限,有人与同伴击掌传递默契,更多人迎着风扬起笑脸,任汗水在阳光下碎成钻石。而在5公里的环场跑中,选手们你追我赶,足尖与跑道碰撞出青春的鼓点,疾风掠过耳畔时,连梧桐树影都在为他们丈量成长的距离。这场奔跑是写给春天的诗行,每个标点都跳跃着蓬勃的生命力。
来自沈阳医学院的巴基斯坦留学生韩沐泽表示,来到沈阳城市学院后立刻被这所美丽的学校震撼到了,校园规模很大且景色十分富有生态美感,自然景色极具生命力,也感受到了这里师生的友善和热情。坦桑尼亚留学生尼桑说,“整个过程都很愉快,但因为对场地不熟悉,也具有一定的挑战。”另一位巴基斯坦留学生在元认为此次比赛非常有挑战性,“沈阳城市学院的环境十分优美,并且人们都非常友好,让我感到十分温暖。”
文化与传播学院2024级新闻学1班温昕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比想象中更酣畅!原以为会累到崩溃,实际奔跑时,脚步与呼吸逐渐同步,反而充满享受。最具挑战是6、7公里处,双腿沉重,但听到跑道边同学的加油声,看到同行选手坚持的身影,又燃起斗志。这份迎难而上的毅力,我也会带到学习中,像攻克赛程一样,啃下每一个知识难关,在热爱与坚持中不断成长!”
22级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1班的于浩天已经第三次参加马拉松了,他说:“这三次环湖马拉松是我大学三年时光的体现。首次参赛,我被环湖赛道碧波荡漾的湖水、绿树成荫的美景震撼,赛程充满探索乐趣;第二次参赛,熟悉的赛道带来亲切感与安心感,让我更沉浸于奔跑;如今第三次参赛,如同开启与自然的亲密旅程。上大学前,我从未接触过马拉松,进入大学加入田径俱乐部后,在教练引导及学校活动氛围感染下,爱上了这项运动,平时也会参加各地赛事开阔视野,未来我还会坚持下去。”
为保证赛事顺利进行,沈阳城市学院团委、六大社区共有百余名志愿者为赛事服务,志愿者们提前布置好了场地,并在比赛中设置了医疗保障车和6个能量补给站。本次活动,社区为同学们准备了功能饮料、圣女果、橘子、香蕉、士力架等能量补给品,康师傅更创新推出通过鲜Q面、干脆面等食品进行即时能量补给。华为在此比赛中为参赛选手提供了技术支持,让传统马拉松焕发智慧新活力。
随处可见的“管理体重、拥抱健康”、“做健康理念传播者!”“体重管理、自律生活”等元气满满的标语,为选手助力、打气。
京东快递还在现场设置了特色服务点,为选手们提供便捷服务。选手们在比赛结束后,可以直接在服务点使用京东快递将个人物品寄回家,解决了赛后携带物品不便的困扰。
经过2小时的激烈角逐,选手们争先恐后抵达终点,最终:谷健(沈阳城市学院)、李东阳(东北大学)、王江涛(东北大学)夺得环绿岛湖10公里男子冠亚季军;孙思思(沈阳城市学院)、李敏华(东北大学)、付星怡(沈阳城市学院)拿下环绿岛湖10公里女子冠亚季军;环运动场5公里男子冠亚季军分别为沈阳城市学院的田峰泽、徐昊禹、王清高;环运动场5公里女子冠亚季军则归属于沈阳城市学院的尹行瑞、阎曼婷、雷小洁。
男子10公里第一名、24级法学专业1班谷健说,“在绿岛十公里马拉松中打破纪录,拿下第一名感到非常开心。本次成功破目标主要靠扎实的训练积累,我坚持每周六天高强度训练,周跑量超百公里,月跑量能达到300多公里,这给了我能坚持下来的力量。其实跑到一半时,体能消耗特别大,真的想过放弃,但一想到平时训练的汗水和赛前目标,就逼着自己咬牙坚持,最终冲过终点线的瞬间,所有疲惫都化作了喜悦。绿岛马拉松校园赛道的氛围特别温暖——沿途都是老师同学的加油声,观众的热情比大型赛事更直接,在熟悉的环境里比赛,反而更容易突破心理障碍,这种体验很独特!希望能再次与更多的跑者共同参加绿岛马拉松!”
女子10公里第一名、24级工程造价1班孙思思说,“作为大一新生首次挑战马拉松就取得好成绩真的特别兴奋!虽然是第一次跑马拉松,但完赛那一刻的成就感至今难忘。作为排球俱乐部的一员,日常训练让我对耐力和体能储备有信心。但我觉得支撑我坚持到最后,得益于平时的坚持锻炼吧!每周出早操和校园跑,让我养成了规律的运动习惯。特别是校园跑时,我总会刻意挑战不同配速和距离,这些积累在比赛后半程给了我很大帮助。而且马拉松和排球一样,都是需要咬牙坚持的项目,在俱乐部培养的拼搏精神也让我在撞墙期时没有放弃,成功夺得了第一名!”
首次参赛的学生处辅导员刘世栋老师说:“作为新入职的教师,第一次参加绿岛环湖马拉松,但沿途加油的同学们的欢呼声彻底点燃了我的热情,尤其跑到各个社区补给站时,脚步都不自觉变得轻盈了。特别难忘和绿岛青年学子们并肩奔跑的体验 —— 每当有同学加速超车时,都能感受到那种不服输的青春劲头,恰好体现了我校‘热爱体育’的优秀校园文化。奔跑在环湖路上,跑道两侧的绿植散发着淡淡的青草香,能够在这样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工作、与学生一同奔跑,恍惚间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大学时代。这种跨越年龄的运动共鸣,就是我们绿岛校园马拉松最动人的地方,也是我热爱作为绿岛社区辅导员工作的原因。”
文字/杨帆
采访/校记者团 谢蔡丽 张馨月 张智慧 卢漫婷 刘鉴征 尧欣悦 温昕
摄影/沈鸿溥 徐洪彬 张超楠 刘一麟 贺鹏宇 魏昌迪 陈婉婷 张湫楠 彭旭 张宇清 蒋立正 王朝旭
刘甜甜 张龙威 张御卿 柴若涵 段旭茹 高浩博 宋昊洋 张藐文 张志豪 陈祺元 张梦璠 程堰琳 熊浩东 孙彤 刘柏圻 李欣璐 杨晗菲 郭桐语 任佳蕊 魏涵潞 李珺 王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