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ICP备17002622号-1     辽ICP备17002622号-3 辽公网安备 21011102000115号
深挖人工智能、解读戏剧艺术、培养文化自信......五大模块、120余门课程、3113名学生,5月12日18时,沈阳城市学院通识讲座正式开讲。
《DeepSeek与未来:解码智能时代的无限可能》《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自信》《奥运精神与竞技体育的未来》《辽河流域考古概览》......老师们精心准备的通识讲座涵盖 “思想与政治”“军事与体育”“科学与技术”“人文与艺术”“劳动与社会实践”五大模块,以古今贯通、文理融合的知识矩阵,助力学子拓宽认知边界,培育健全人格。
“科学与技术”模块
《DeepSeek与未来:解码智能时代的无限可能》:商学院刘禹彤老师以专业视角,深入解析DeepSeek大模型的技术演进路径及其在多领域的颠覆性应用,通过与主流AI系统的横向对比,精准呈现其技术优势。讲座还特别设置实战工作坊与创新设计环节,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深化理解AI产业格局,切实提升智能时代核心创新能力。
2024级旅游管理专业冯佳慧说:“刘老师的讲解让我真切感受到智能时代的浪潮已至。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唯有主动拥抱技术变革,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先机。”
《大模型时代 ——AI 重塑未来》:智能与工程学院刘新元老师聚焦 “大模型时代” 这一前沿议题,为同学们系统阐释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技术内核及其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讲座深入剖析大模型驱动的行业智能化变革,既展望其提升生产效率、创造产业新机遇的积极影响,也不回避技术进步带来的伦理挑战与社会问题。刘老师还结合算法优化与算力提升的技术趋势,与同学们一起勾勒未来AI赋能科技创新的发展图景。
2023级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姜欢桐感慨道:“这场讲座让我了解了AI大模型技术的发展脉络,尤其是在多学科领域的交叉应用,让我看到人工智能重塑未来生活的无限可能。”
“人文与艺术”模块
《辽河流域考古概览》:文化与传播学院刘涛老师以辽河“几”字形流域为线索,带领学生回溯辽河8000年文明史。作为中华文明三大源头之一,辽河流域孕育的“古国文明”在连接东北亚大陆、推动东亚文化传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刘涛老师通过地理位置、考古历程、重大发现及代表人物的系统讲解,为同学们全方位展现辽河流域独具特色的考古学文化内涵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形成路径。
2023级英语专业郭雨婷说:“我们跟随刘老师的讲解,沿着辽河穿越26万年,从旧石器时代的石器文明到青铜时代的礼乐文化,每一处考古发现都在诉说中华文明的包容性。这让我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辉煌源于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正如辽河汇聚百川,成就文明巨流。”
《戏剧与表演艺术》:当我们仰望舞台艺术的璀璨星河,会联想到哪些经典之作呢?是莎士比亚笔下波澜壮阔的戏剧世界,还是梅兰芳大师演绎的京剧国粹?影视与艺术学院李学林老师以西方经典悲剧《俄狄浦斯王》与东方戏曲典范《霸王别姬》为参照,从戏剧艺术的发生学视角切入,对比中西方表演风格异同,深入剖析表演艺术在戏剧呈现中的核心作用,生动彰显表演艺术在东西方戏剧中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领悟"生活的艺术"与"艺术地生活" 的辩证哲思。
“李学林老师的讲座,让我真切触摸到戏剧艺术的美学肌理。”2023级英语专业李镕瀚有感而发:“老师风趣幽默的讲授风格,带我轻松潜入戏剧表演艺术的浩瀚海洋。作为英语专业学生,通过解读外国戏剧作品,既能积淀戏剧学养,又能反哺专业学习。
“思想与政治”模块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自信》:文化与传播学院刘迪老师以故宫文创、“哪吒” IP 及李子柒视频海外传播等为切入点,深入解读文化自信的理论渊源及其在国际文化软实力竞争中的战略价值,生动展示了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她还针对文化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提出培育文化自信、提升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实践路径,号召学生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
2023级英语专业李子名同学表示:“刘老师的讲座让我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生命力,从理论高度与实践案例双重维度,深化了我对‘文化自信’的理解。作为英语专业学生,我深感肩负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未来我将努力提升专业能力,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军事与体育”模块
《奥运精神与竞技体育的未来》:“董老师的讲座如一场跨越时空的‘体育人文之旅’,让我深刻认识到竞技体育不仅是体能的较量,更是文明的对话。”2023级英语专业赵子砚在听完通识教育学院董玉明老师的讲座后说到。
董玉明老师以东京奥运会羽毛球混双决赛的拼搏场景为引,从古代奥林匹亚的圣火传说切入讲座主题。通过古今奥运场馆的对比,解析奥林匹克运动会从 “和平竞技” 到 “全球盛会” 的文明演进历程;他结合北京冬奥会 “冰丝带”的低碳设计与巴黎奥运会的科技创意,阐释奥运精神在“绿色”“创新”理念下的时代嬗变。董老师还以AI智能泳衣、基因检测等技术为例,在竞技体育未来发展的思辨环节,引发学生对“科技与公平” 的深度思考。
“劳动与社会实践”模块
《中国女性权利的发展》:刘奕含老师结合《玫瑰的故事》等影视作品,系统梳理了中国女性权利发展脉络。从新中国早期的妇女解放运动,到1954年《宪法》确立男女平等原则,再到《民法典》《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对女性权益的细化保障,全面讲解了我国在妇女权益保护领域的法治进程。刘奕含老师在讲座中强调,在肯定成就的同时,需持续推动立法完善与执法落实,消除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促进妇女权益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本年度通识讲座共开设120余门课程,作为通识教育体系的重要载体,以跨学科知识图谱搭建思想碰撞的平台,既展现科技前沿的震撼力、文化传承的厚重感,也不乏对社会议题的深度思辨。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通识教育改革,助力学生在知识浸润中完善人格、在多元视角中培育素养,成长为兼具专业能力与人文情怀的时代栋梁。
文字/韩雨轩
图片/通识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