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ICP备17002622号-1     辽ICP备17002622号-3 辽公网安备 21011102000115号
本网讯(对外交流中心)3月23日下午,沈阳城市学院董事局主席、校长徐伟浩与七大学院院长签订《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标志着2022年就业工作攻击战已打响!沈阳城市学院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就业工作,召开“沈阳城市学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会暨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会议提出要加强就业创业指导、为毕业生提供一对一精准就业服务,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机遇,坚定信心、众志成城,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尽显学校的责任与担当。
各学院是对学生就业工作进行指导和帮扶的第一责任主体,会上,沈阳城市学院董事局主席、校长徐伟浩与各学院院长签订《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副校长孙永新代表学校总结2021年就业工作情况,并部署2022年就业工作整体安排。
2021年,沈阳城市学院通过全员参与、精准帮扶、承包销号等有效措施,各学院圆满完成2021年就业工作目标,初次就业率位于辽宁省民办高校第一名,并获辽宁省2021年度就业工作奖励一等奖。
2022年全校毕业生总数2469人,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情况下,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更大。学校及时研判就业工作形势,提前开展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落实责任,全力以赴。
各学院要按照就业工作责任状的指标要求,分解工作任务,院长要靠前指挥,挂图作战,天天督、周周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系主任要履行专业就业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根据专业实际情况,统筹辅导员、班主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力量,根据各自优势,落实就业任务,齐抓共管。
二、抢抓时间、精准施策。
“金三银四”,三四月份是求职就业的关键期,要快速行动起来,制定各类推进方案,分专业分班级统计出就业、双考、灵活就业、西部计划、参军、无就业需求、就业困难等群体人数,建立分类指导清单,对待不同学生采取对应措施。对想就业的学生,帮助学生及时整理各类就业信息,进行精细化就业信息推送,减少学生外出奔波的成本和焦虑情绪,让学生每天感受到老师们的关心和帮助。对于在准备研究生复试、调剂的学生,邀请学长学姐开展考研复试经验分享,提高考研成功率。对于正在准备公务员、选调生、招教等考试的学生,联系院系之前考上的优秀校友,进行报考和备考的经验交流。要下大力度解决懒就业、缓就业、慢就业学生就业观问题,要通过“云指导”、家校沟通等形式,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快速就业。
三、多措并举,注重实效。
挖掘线上沟通指导的有效形式,经常与包保学生沟通,向毕业生送去暖心关怀,鼓励同学们坚定就业信心;召开不同类型的线上就业双选会,为学生就业提供适合的企业和岗位;发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就业带头作用,引领示范学生积极就业;鼓励学生参军入伍,参与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勇于到艰苦的基层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解决好就业困难学生的毕业问题,实现100%就业。
四、夯实基础,兼顾长远。
千方百计落实实习就业基地建设要求,加强实习就业基地学生实习转就业人数的考核,提升行业就业率;建立企业需求数据库,为学生提供适合、有效的就业信息服务;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就业和灵活就业。
而后,大会对2021年度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及个人进行了表彰。
疫情防控期间,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先进学院和专业分别通过线上和线下进行了就业工作经验分享。
商学院院长金永利:2021年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进步,2021届682名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到了97%,比2020年同期增长4个百分点。我认为经验主要有以下六点:一、统一思想,全员参与:各专业系主任、辅导员、班主任、论文指导教师全员参与、通力协作,切实做到人人关注就业,人人服务就业;二、建立就业帮扶台账,实现精准帮扶就业:学院对所有毕业生进行就业意向调研工作,进行分析整理,建立了精准就业帮扶台账;三、召开就业工作交流研讨会,提高就业工作业务能力:学院每月召开一次就业碰头会,通过研讨交流来提高各专业就业工作的业务能力;四、明确考核目标,建立四重联动机制:分别将系主任、辅导员、班主任、论文指导教师在个人绩效考核中加大就业工作指标权重,并每月制定就业率完成指标;五、利用新媒体平台,推荐用人单位:利用学院公众号、抖音、快手、微信群、QQ群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共计发布了450余家用人单位招聘信息,3500余个工作岗位;六、搭建校企平台,丰富多渠道就业:商学院2021年与华为、康师傅、招商证券、国药控股、阿里巴巴等294家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可提供就业实习岗位1200余人,提供多渠道、宽口径的就业岗位。
建筑学专业系主任曾辉:去年本专业就业率年终为100%。我在就业工作中的一些方法如下:首先就是努力提高考研升学率:在入学时就指导每名学生做学业规划,对有考研意向的同学无论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是在课后辅导都给予足够的关注,强化他们的考研知识点及考研相关技巧;第二就是优质稳定的校企合作单位保障:专业与校企合作单位紧密联系,目前本专业共与沈阳等地30余家企业签署校企合作,每届输送毕业生在50人左右,同时专业还加大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知名企业的联系,目前累计签约上海柏涛建筑咨询有限公司本专业学生已有40余人;第三将就业指导服务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就业指导服务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本专业建立了贯穿大学五年的“职业规划”,培养学生的主动规划能力;第四就是较早启动就业工作:本专业的就业工作在学院的总体指导下,以班级整体为依托,毕业设计指导小组为基础开展;最后就是就业针对性:针对同学就业观,专业形成以系主任-辅导员-班主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组成的团队体系,协同完成针对性就业指导。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系副主任尹嵩:2021年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第一届毕业生共33人走向工作岗位,就业率达到100%。分享经验具体如下:一、就业工作前置:在17级学生进入毕业实习之前,积极帮助企业与学生之间进行双选,最终推送了9名学生进入实习单位;二、就业任务分解:每位指导教师从实习、毕业设计到就业签约全程负责,从大四下学期第一周开始,每周对就业工作进行通报,一对一帮助学生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三、就业跟踪细化:学生签署就业协议后,辅导员与班主任关注学生工作状态,做好就业后的心理辅导工作,针对部分考研的学生,专业全体教师能够结合自己的资源,帮助学生了解报考院校的更多情况,指导学生积极准备复试。在17级学生毕业后,辅导员建立了毕业生校友录和就业档案,各专业课老师也经常与学生进行联系,并为学生推送有用人需求的优质企业,扎实做好毕业生的就业跟踪与服务工作。
就业工作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工作,完成就业工作就是践行教育初心。2022年学校将克服新冠疫情对就业工作带来的冲击,全员参与、全过程指导,全方位搭建就业平台,压实工作责任、开展分类帮扶、时时监控进展,把就业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不折不扣、保质保量完成就业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