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我们 > 校园动态 > 校园时讯
沈阳城市学院影视与艺术学院师生跨界打造暖心EP单曲《不见》
2025年03月17日  信息来源:影视与艺术学院

  由沈阳城市学院影视与艺术学院艺术与科技系专业提供技术支持、青年教师王皓洋作曲、我校2015级毕业生余金桥担任制作人与编曲、著名艺人黑龙与新锐童声刘宣佳钡完成演唱的暖心EP单曲《不见》于近日全网上线! 

  以音乐传递时代温度 

  《不见》以致敬乡村振兴一线工作者及其家庭为主题,通过黑龙沙哑磁性的嗓音与刘宣佳钡清澈童真的对唱,讲述离别与牵挂的温情故事。童声部分我盼,你的陪伴;我愿,你在身边以纯真视角传递对亲情的渴望,唤起听众对乡村振兴工作者奉献精神的共鸣。 

  《不见》的创作注重真实性与情感表达。主创团队通过实地采访乡村振兴工作者,捕捉其家庭与事业的双重坚守,最终选择以平实旋律与叙事性歌词呈现故事感。歌曲不仅是对一线工作者的致敬,也是艺术与科技系探索音乐+社会关怀跨界表达的创新尝试。 

  项目驱动 实践赋能教学 本次音乐项目是艺术与科技系自主学、动手学实践化教学理念的生动体现。从策划、作曲到后期制作,师生团队深度参与行业标准流程,结合课程内容完成技术落地。青年教师王皓洋在课程中融入项目实践,带领学生完成创作思路的梳理与初步小样设计。王皓洋老师分享了她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将专业教学与项目实践相融合:"接到乡村振兴主题的创作命题时,我正在进行《计算机音乐》《唱作人创作实践》课程的授课,课程任务的其中一项,就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原创歌曲的创作,作曲是音乐唱片制作的首要环节。在课程中,学生通过观摩行业标准流程、参与技术讨论,将课堂所学与行业实践紧密结合,为项目提供了多元化的创意支持。纸上谈兵远没有让学生真正看到创作的全过程效率高。真实项目需要寻找灵感,然而只靠网络上看到的新闻稿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采访了多位真正进入到乡村振兴一线的第一书记,去聆听他们的故事,也让我看到了更加多面立体的人物。他们是一线工作者,肩上背负着国家与村民的期望;他们是爸爸妈妈,孩子正是需要陪伴的年纪;他们更是父母的孩子,古稀之年需要更多的照拂,他们的成果,是背后家庭的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让他们义无反顾、全心全意拼搏在乡村振兴的一线。所以我与作词老师探讨从孩子与父亲的视角来进行创作,不采用过于华丽的装饰音,以讲故事的状态相对平稳的进行旋律创作,让听众能够跟随旋律进入到故事中。学生们也在作曲过程中协助我完成了最基础小样的制作。她特别提到在教学中融入产业标准的创新举措:"将作品的完整制作流程在课堂上向学生开放,并进行讲解,弦乐录音时,录音棚实况远程向学生开放,带学生们真正了解行业规范与标准。 

  系副主任张睿老师指出:艺术与科技系始终秉承我校的实践化教学理念,通过真实项目作为抓手,让学生接触作曲、编曲、演唱、录音、混音等数字唱片工业制作全流程,用项目驱动展开教学。系内课程如《音乐设计与制作》《计算机音乐》等,均以开放行业制作案例、现场制作观摩等形式,帮助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此次项目中,学生通过课程参与技术辅助环节,进一步提升了专业技能在实战中应用能力。 

  本专业是服务于国家文化创意产业,面向文化娱乐、电影电视、网络媒体等领域,培养掌握音乐理论、表演艺术、数字技术等知识与技能,具备流行音乐表演、音乐创意设计、数字音乐制作等能力的艺术创作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文化娱乐、电影电视、网络媒体等领域,从事音乐创作、音乐表演、计算机音乐编创等工作,或选择自主创业、进入国内外院校攻读相关专业硕士学位。 

 

 

 

 

    

辽ICP备17002622号-1     辽ICP备17002622号-3
 地址:中国 · 沈阳市苏家屯区梧桐大街2号     版权所有:沈阳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