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我们 > 校园动态
重磅!我校《视听语言》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
2025年09月01日  信息来源:影视与艺术学院

   2025821日,教育部公示了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沈阳城市学院影视与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核心课程《视听语言》成功入选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这是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是教育部双万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打造一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示范性课程。在本次认定中,经各单位推荐、教育部组织专家进行网络评审与会议评审,覆盖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等五类课程。一直以来,沈阳城市学院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工作,将其视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环节,坚持以课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强化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通过系统规划课程建设、加大资源投入、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课堂创新,持续推动课程质量全面提升。学校目前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1个,省级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1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7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基地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77门;有5个实验实训教学中心,97个实验实训室。学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2个,省级及以上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5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10项。学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500强企业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78个。作为影视类专业的地基课,《视听语言》承担着培养学生影视视听思维、叙事逻辑与艺术表达能力的核心任务。《视听语言》课程于2020年先后获评沈阳城市学院百门校级精品课”“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 

  五年建设 “省级一流”到“国家级一流” 

  五年来,由刘冰峰、乔睿、邹全、吕一品、王馨卉为核心的课程团队依托广播电视编导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结合专业特色,锚定培养懂艺术、会技术、能实干的影视创作者目标,对标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标准,持续深化课程改革,将最新的AI等专业技术引进课堂,历经多轮教学迭代,最终打磨出这门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活力的优质课程,实现从省级一流国家级一流的跨越式发展。本次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认定,标志着该课程在教学理念创新、内容体系构建、实践模式探索等方面已跻身全国一流水平,将我校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职业情境化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为我校应用型影视人才培养注入了强劲动力。 

  注重思政教育 带领学生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 

  该课程注重课程思政建设,不定期组织教师深入开展社会调研和教研讨论,邀请思政教师参与教学的设计与调整,并将课程思政内容纳入教学大纲和课程讲义。老师带领学生积极参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三下乡”“辽宁省暖冬行动等活动,学生作品《红色声音——支援乡村红色文旅产业发展的先锋队》《辽解传媒——区域文化先行者》《明耀传媒工作室》分获第七、八届互联网+”大创比赛省级银奖和铜奖。    

  作业即作品 真实项目进课堂培养学生专业能力 

  《视听语言》是一门社会实践类课程,注重与企业协作,邀请校外行业导师加入教学团队,通过校企共建,进一步丰富课程的社会实践创作项目。在课程中,作业即是作品,市场是检验作品的标准,快速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目前,学生已通过该课程的社会实践,深入新华社辽宁分社、辽宁省电视艺术家协会、沈阳市总工会、沈阳市苏家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沈阳市苏家屯食品企业商会、沈阳信航佳宇商贸有限公司等机构进行创作。专业教师指导学生与辽宁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出品的系列非遗纪录片《传承》在新华社播出;承制的辽宁省教育厅冬奥献礼MV《冬奥来了》在教育部官方媒体播出;承制的苏家屯区政府招商办重点项目《苏家屯区招商宣传片》顺利完成;与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制作的微电影《滕启刚》荣获最高人民法院颁发的第九届金法槌奖微电影微视频大赛评委会特别奖;与国家税务总局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联合出品公益短片《筑梦》;与沈阳市直机关工委合作的宣传片《与锋同行》在国家级网站播出;与沈阳市总工会女职工部共同策划三八妇女节专题、女工睿智课堂等新媒体栏目,并制作系列公益课程视频及微信公众号推广内容。 

  学生在校期间即荣获辽宁新闻奖、沈阳新闻奖等多个专业奖项。通过这些社会实践,学生得以深入认识社会、研究社会、服务社会,全面提升了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 

    

 

 

 

 

    

辽ICP备17002622号-1     辽ICP备17002622号-3
 地址:中国 · 沈阳市苏家屯区梧桐大街2号     版权所有:沈阳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