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ICP备17002622号-1     辽ICP备17002622号-3 辽公网安备 21011102000115号
在康河的柔波里解读剑桥的学术密码,于伦敦塔桥的钢构中触摸工业革命的百年余温。7月20日至8月3日,沈阳城市学院学子踏上英国研学之旅。他们在英伦的文化中拓宽青春视野,在北安普顿大学的课堂中探索语言奥秘。这场跨越9500公里的沉浸式学习,不仅是一次语言能力的淬炼,更是一次对英国历史文化肌理的深度触摸。
“语言课程像是解锁英国生活的钥匙!”2023级传播学专业李家贺用“轻松有趣”形容北安普顿大学的语言文化课。本次研学,核心课程聚焦英国语言文化实践。在每日上午的语言课中,北安普顿大学教师采用场景化教学模式,师生围坐成圈,通过情景对话、短视频拆解和课堂游戏等方式学习日常用语,引导学生掌握日常交际表达。“老师摒弃单向讲授,以小组游戏激发互动,让我们用‘Cheers’‘Would you mind...’等日常用语模拟点餐、问路,甚至即兴录制超市采购VLOG——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让英语不再是课本上的僵化句式,而成为生活化的沟通工具。”
最让同学们印象深刻的,是“UON课堂”的小组头脑风暴环节。来自国内不同城市、不同学校的学生分组进行课题研究,分析英国媒体语言特征,用英式思维进行话题辩论。“这个课堂上没有沉默的机会,只有打破讲台界限的互动!”这些应用课程让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杨镇豪感触尤深:“我们与来自肇庆、苏州等地的同学协作,共同拆解BBC新闻文本,最后发现英国人习惯用委婉否定,比如用‘I'm afraid not.’代替‘No.’,这种文化差异的直观认知,是纯课堂学习难以触及的。”
“司康必须横切之后抹奶油,点心要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从咸味三明治吃到甜点。”当骨瓷杯碟和三层点心架被端上桌子,2023级法学专业的张欣怡从德拉比修道院的下午茶中读懂了英国人的“细节”和“仪式感”。在那里,三名同学不仅学会了“怎么吃”,更是深切体会到了文化之间的差异。精致的仪式感与深厚的历史底蕴,交织成研学之旅中最动人的文化印记。
文化的厚度在行走中愈发清晰。在莎士比亚的故乡斯特拉福德,张欣怡仿佛跌入了一场“英国童话”:“茅草屋顶的石砌老房,摆满花的窗台,每个被保存完好的细节都能感受到英国人对历史和文学的珍视,安静又有书卷气。”在伦敦,杨镇豪用镜头捕捉大本钟的暮色、伦敦眼的霓虹,在大英博物馆感受不同文明的文化魅力;在维多利亚和亚伯特博物馆,体验到了时尚设计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李家贺在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华威城堡前仰望灰色巨石城墙,古装演员重现的宴会场景让她仿佛穿越到了中世纪:“站在塔楼顶远眺田野,好像能听见骑士们的马蹄声。”
“康河上撑篙的船夫慢悠悠划过,岸边是百年历史的学院,哥特式的尖顶建筑倒映在水里,学生骑着自行车穿梭在石板路上,既有严谨的学术氛围,又有自然的悠闲感。”在张欣怡的眼中,剑桥是“学术与自然的结合”。而在牛津大学的体验课程和游览Covered Market,则是让同学们在校园和城市中感受到了学术与人文的融合魅力。
在本次研学结束之后,杨镇豪有了未来进行更多自主海外研学的兴趣,“此次研学之旅,我以Vlog制作为主线串联了学习与实践的全过程。为了呈现更好的作品,我在北安普顿课堂记录下新颖的小组头脑风暴讨论模式,也在课后的伦敦、爱丁堡、牛津、剑桥等地广泛采集素材。英式课堂强调协作与主动表达,让我在实践中快速提升了口语应对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意识。探访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不仅使我领略了名校的风采,更体会到其中浓厚的人文与学术气息。在伦敦两天的深度探索,从大英博物馆、V&A博物馆的世界级馆藏到博罗市场的烟火小吃、卡姆顿的街头文化,让我体会到伦敦作为国际都市的包容性。这次研学经历不仅精进了我的语言,更让我学会了如何用多元的眼光探索和理解世界。”
张欣怡在这次英国研学中最深的体会,是语言学习与文化体验的深度融合,“北安普顿大学的语言文化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像是在实际场景中学习英语。通过录制Vlog、情景对话和小游戏,我们在轻松互动的氛围中掌握了实用的英式表达。这种‘聊天式学习’极大地提升了我开口说英语的勇气。在课堂之外,传统的英式下午茶让我深刻体会到细节中的文化内涵,探访莎士比亚故居和华威城堡,犹如穿越时空,英式乡村的宁静书卷气和古堡的厚重历史感,让我直观感受到英国人对历史文化的珍视。而在剑桥,古老的学术殿堂与悠然自在的康河风光完美交融,这种独特的氛围让我认识到学习环境与思维方式塑造的重要性。
“此次英国研学是一次实实在在的语言实践与跨文化学习之旅。”李家贺说,“北安普顿大学的语言课堂上,打破了书面学习的局限。小组讨论、情境对话演练营造了真实的语言环境,鼓励我们在互动中不断尝试运用。即使初期表达不畅,持续的开口练习也显著提升了我的口语自信和反应能力。课堂外的行程安排是学习的自然延伸。游览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校园,感受严谨的学术氛围与古老建筑的庄重;在伦敦City Walk中体会城市的脉搏,感受古典与现代的交融。这些实地探访让我将书本上的表达融汇于真实的所见所闻,比如在点餐、问路、交流时自然地应用所学。这种沉浸式的语言与文化体验让我深刻认识到,有效的语言学习必须在真实场景中运用和体会,‘做中学’才是最有效的提升途径。”
文/韩雨轩